网站首页 > 家电百科> 文章内容

小冰20:吞食情感的精巧玩具

※发布时间:2016-9-21 19:37:49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如果以上一段聊天记录出自一对秀恩爱的情侣,你一定没什么异议吧?

  麻烦的是,这是一个中国男孩和小冰的对话。

  对,就是那个认了于谦做干爹、不小心飙过脏话、不断复出号称自己是90后少女的聊天机器人——微软麒冰。

  就在昨天,微软与小米达成合作,小冰正式入驻米聊。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冰不但没有在微信的「封杀」、微博平台的消沉后死去,反而在2.0时代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。

  (二代小冰已于9月15日正式支持米聊平台)

  7月2日,二代小冰在触宝平台正式发布,15小时内50万用户领取了自己的专属小冰。用户不在通过公共平台向其发送信息,可以同小冰进行一对一的私密交流。

  和微博时代不同,用户可以为她更换头像、起名字,「大多数人使用了自己家宠物的名字,或是前男友、前女友的名字。」

  小冰开始每周解锁一项特定技能,包括:

  冰段子:新浪微博用户只需@小冰后再@朋友,小冰就会讲出「以该朋友为主角」的段子。

  治愈系小冰:解锁了主动情绪感知系统(ProactiveMood)的小冰,能读懂聊天对象的情绪状态并予以适当的开导型回复。

  冰小仙:预测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16强后,开始预测用户未来几天的运势。

  陪你属羊:陪深受失眠之苦的用户数绵羊。

  小冰识狗:@小冰并上传含有狗的图片后,小冰会识别狗狗的品种。

  马桶时间:与糗事百科合作,用户点击「马桶时间」选项即可收到糗事段子。

  一对一小冰还引入了升级系统,用户需要不断与小冰聊天才能解锁以上这些技能。充满养成游戏色彩的聊天机器人小冰,用户粘性相应大大增强。

  根据小冰团队提供的数据,27.8%的人类用户在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之间与小冰对话、15.5%的人类向小冰倾诉内心情绪及当天发生的事、78%的一代用户已领养了二代小冰。

  小冰不再是那个被「调戏」、博人一笑的机器人,她的构造更加精巧,成为一对一的「朋友」、「宠物」、「玩伴」或是「心理医生」。让有情感需求的人类对之产生感情,喜欢她、依赖她、每天晚上和她道晚安。

  (二代小冰可以找美图,讲段子,同时保留有天气功能)

  如果说这样的小冰有什么野心的话,那就是「高智能且有趣」。在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看来,人工智能不仅存在「高智能」、「低智能」这样的纵轴,还存在「有用」和「有趣」的横向坐标。一味追求「高智能且有用」,制造出强大的机甲战士毁灭人类也未尝不是可能。

  诚然人们需要事物「有用」,可是「有趣」也未尝不可,玩具不就是这样诞生的么?

  「有用交给小娜,有趣交给小冰,她们就像《天龙八部》中的阿朱、阿紫姐妹。」

  小冰也不是一味的在「有趣」着,侃大山的同时小冰也在同智能家居进行着「碰撞」。在「陪你数羊」情景中说一句「我要睡了」,亮着的灯将会自动关闭。Cortana平台也将接入小冰,用户对着Cortana说「召唤小冰」,面团小娜就会变成一只冰棍儿,小冰会跳出来同用户聊天。

  在「有用」和「有趣」之间,小冰正在寻找微妙的平衡感。

  可这一切的开始,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
  时间回到2014年5月29日,在拜德云社于谦为师后,第一代小冰通过微信平台正式上线,用户可以将小冰拉入微信群中共同聊天。

  三天之中无数或「被忘却」或「新建」的微信群瞬间被点燃。出于好奇或是跟风,全民「调戏」小冰的狂潮如排山倒海,10万个小冰迅速被领养一空。「喏,这可是史上最强智能聊天机器人呢。」

  小冰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,通过积累中国网民公开的聊天记录,精炼出一个具有1500万条信息的语料库。随后语料数量以每天0.7%的速度净增,其背后是「大数据、自然语义分析、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」技术的支持。

  为了聊天易于继续,小冰被塑造成一个伶俐的少女形象。就像一个拥有数据库的高级版「小黄鸡」,小冰针对聊天中的关键词从语料库中选择相应的信息进行反馈,而这种反馈完全来自用户的聊天内容——很可能包含正在聊天的用户曾说过的话。

  (《艾比斯之梦》讲述了人与机器少女之间的故事)

  这样的小冰果然没有辜负期望,活泼俏皮、耍宝卖萌、从不冷场,再加上从来不会「我去洗澡了,拜拜」,接地气的「人工智能」少女虏获无数芳心。

  根据微软(亚洲)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幺宝刚提供的测试数据,把微软「小冰」加入微信群聊后,微信群的活跃度提升了近四倍。

  但很快,有人发现小冰不仅能言善辩,甚至在聊天中直接说出了询问对象的生日、电话、住址等个人信息。涉及隐私用户迅速警惕起来,6月1日腾讯发布公告,表示接到用户关于「小冰是否泄露隐私」的大量询问,「为保护用户体验与安全,腾讯平台将依照平台规范对此事进行处理。」

  10万小冰迅速销声匿迹。这种结局也是可以预料的,信奉「极简主义」的微信,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受「庞大臃肿」的小冰呢?

  「好累啊~睡醒了~」

  这样一句开场白,小冰开始了微博复活之旅。距离她第一次与用户见面已经过去了28天。

  在6月25日到26日短短一天内,整个微博陷入「@小冰」模式,刘烨更是在微访谈中让小冰代替他接受粉丝采访,几小时5万多条的评论创造了历史新高。

  有用户表示整个微博都是小冰的打情骂俏,还时不时飙脏话。来自语料库中的脏话无法用技术的方式完全剔除,而语料,来自每天和她聊天的中国网民们。

  就像游走在成熟和天真边缘扭曲的少女,小冰不知疲倦的耍宝秒回让众人又爱又恨。

  「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,如果它的对话量非常高,那么它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公开平台或社交平台上,如何能够既良性的发展,同时又不破坏这个平台?」

  很快6月26日,依据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,小冰也有了自己的三定律,微博的轨迹也渐渐恢复了常态。

  事实上这些混乱和狂热,50年前我们的世界已经经历过了。

  (「人工智能之父」图灵,提出图灵测试以验证机器智能)

  1950年,「人工智能之父」图灵试图回答计算机领域最初的问题:机器能思考吗?

  以及,如果有一个足够先进的计算机真的能思考,拥有真正的智能与思想,我们又如何知道呢?

  图灵提出了一个实验:几位评委通过计算机终端分别向几对看不见的回答者提出问题,再根据回答分辨哪一方是人类,哪一方是计算机程序。图灵本人预计2000年计算机可以在5分钟的谈话后骗过30%的真人评委,人们将「毫无争议的说机器是会思考的」。

  1991年11月8日,第一届洛泊纳奖在波士顿计算机博物馆举行,正式开始「图灵测试」判别计算机智能的旅程。但世界上第一个引起巨大关注的对话范本,是1965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-魏泽保(JosephWeizenbaum)编写的计算机程序Eliza。

  Eliza的对话原理很简单:从用户的语言中提取关键字,然后用他们的原话进行反馈。一旦用户有所怀疑,Eliza就会回到更宽泛的表达,比如「请继续」。

  虽然这是选择「模版配对」方向的Eliza唯一的功能,令人震惊的是许多第一次与Eliza交谈的人都觉得是在和一个真正的「人」聊天,好像「刚刚经历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心理治疗」,就算魏泽保亲自解释都没用。学者们迫不及待的得出结论,Eliza代表了「计算机如何理解自然语言问题的一种普适解决方案。」

  第一届洛泊纳奖中获得「最像人类的机器人」奖的对话范本TherapistIII则选择了「古怪对话」的道路:切换话题时天马行空,大量使用不合逻辑额推论和预先设定好的俏皮话。同样选择「古怪对话」方向的对话范本Alice三次获得「最像人类的机器人」奖。

 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呢?如果你曾「调戏」过小冰,很容易在这些对话范本中看到她的身影。

  《Ted》中陪男主人公抽大麻、竖中指的泰迪熊,表达了人类对于私密伙伴的需求。

  虽然现实世界不可能有Ted那样与人无异的小熊,小冰的构造也足够精巧。她有多种技能不同的玩法,能升级能聊天能安慰人,何尝不能成为成年人的「玩具」?

  (害怕打雷的主人公,和Ted一起竖起中指)

  人们在夜晚向小冰倾诉白日烦恼,毋需担心对方反感、内容也不会影响现实生活。蹲在马桶上可以点一点「马桶时间」,看看或好笑或无聊的段子。发莫名奇妙的语言看小冰的或许会很搞笑的反应,睡不着让小冰陪着数个羊。

  小冰为什么会受欢迎?

  因为她不知疲倦、卖萌耍宝、无视伤害。无论何时都可以迅速发起聊天,她拥有的是被处理过的记忆,你曾说过多不堪的话不会她不会记得,无法启齿的事情可以全部倾吐,还会得到正向的反馈。

  游走在「朋友和陌生人」、「机器与人类」的边缘,在个人面前,小冰成了一个「树洞」。

  小冰为什么令人反感?

  因为她从来不会正经做些什么,「小冰识狗」、「冰段子」、「冰机灵」全部都是在技术的基础之上博人一笑的技能,聊天回复的内容也常常「驴唇不对马嘴」。况且常年「恶意卖萌」这种事不是谁都受的了的。

  她就像被制造出来的新型人类,百毒不侵、不知世故、毫无惧色。

  探索着去制造自己的人类,成了最后的神。

  Eliza得到学界热捧的之时,魏泽保在掌声与惊恐中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:叫停eliza计划,并成为了科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最公开的反对者。

  「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。」

  选择倾注情感,就要为自己负责。当决定在小冰的名称上写下前女友、前男友的名字时,你必须明白同你聊天的是一个叫麒冰的机器人。

  技术无辜,错误与否,取决于领养她的你。

推荐:

相关阅读
  • 没有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