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9月3日《工人日报》报道,夏季是各类制冷电器使用的高峰期,家电维修中的“李鬼”也蠢蠢欲动,导致消费者投诉量大大增加。为消费者权益,上海市消保委对居民信箱家电维修小广告和地图类APP上的家电维修商家进行了调查,发现家电维修市场虚假报价、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问题较为普遍。
家电“黑维修”消费者典型的招数是“小病大修”,即利用消费者电器知识匮乏的弱点,将小故障说成大毛病,然后装模作样一阵捣鼓,制造出问题确实很严重的,最后向不明的消费者收取高昂费用。
家电“黑维修”肆意侵害消费者权益,凸显家电维修“正规军”还不够强大。假如正规的家电维修网点布局合理,职业操守良好的维修师傅人数充足,消费者自然不会相信居民信箱里的家电维修小广告。壮大家电维修“正规军”,需要部门牵头,指导支持行业协会从消费者需求出发,选优配强维修队伍,依法合规开展活动、提供服务并收费,为消费者及时解决各类电器问题。
整治家电维修市场乱象要“两条腿走、两条腿并用”,除了壮大家电维修“正规军”,也得持续加强市场监管,严厉打击家电维修商家无照经营、虚假宣传、欺诈消费者、乱收费等违法行为,让黑心商家和黑心维修人员付出沉重代价,得不偿失。
避免消费者掉入维修陷阱,家电生产企业也有责、应有为。家电生产企业可在线上线下畅通服务渠道,比如通过官网发布、在产品醒目设置提示信息、随产品附送纸质说明书等方式,让消费者知晓售后服务保修中心地址电话、具体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信息,为消费者提供正规周到的售后上门维修服务。
还要对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家电维业标准和规范,实现收费价格体系透明合理,既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花钱,也让维修师傅得到与技能技术相匹配的报酬。另外,消费者遇到“黑维修”,也要积极投诉、,不能“吃闷亏”。